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提出关于建设全域药都的建议
截至目前,高新区已集聚上海医药、上海绿谷等186个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及配套产业项目,引入高校(校区)6所,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平台16个、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8个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;桓仁县人参种植及深加工、本溪县中药材等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。尽管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,但从全国范围看,生物医药产业在总量规模、行业影响力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为此,建议:
一、打造“一核、两翼、多点支撑”的全域药都
国务院批复的《东北全面振兴“十四五”实施方案》和《“十四五”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》中将辽宁本溪生物医药列入资源型地区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发展重点,辽宁省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“支持本溪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”。我们要牢牢抓住中央及省委、省政府支持本溪发展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,持续举全市之力推进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加快发展,打造以“高新区为核心、两县为两翼、四区共同发展”的全域药都。建议借鉴泰州医药城的经验,整合全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成果和经济指标,全口径统计,在规模上形成优势,快速提升中国药都影响力。积极向国家、省争取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,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。
二、坚持系统观念、统筹推进的思路方法
一是高新区作为一核应重点打造“一引擎四基地”。以高校、科研机构、重点企业和政府平台等为主体,合力构建“产学研”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,全力将高新区打造成全域药都的创新引擎。采取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重点企业、整合存量优质品种、提升土地等国有资源使用效率、强力推进企业上市等措施,着力打造绿色原料药、中国北方中药现代化、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制药和疫苗等四个产业基地,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,四个产业基地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。二是桓仁县应重点发展野山参种植及深加工等大健康产业。与域内高校开展深度合作,着力抓好野山参基础性研究及成果的应用,争取将林下山参标准列入中国药典,从人参项下分离单列,突显其珍贵性和高价值。加快建立林下山参种源、种植、加工标准化体系,实现标准可控、产品可溯源,赢得主动,引领野山参种植及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。三是本溪县要发挥域内丰富的旅游、温泉以及道教文化资源优势,重点发展融合红色旅游、休闲度假、保健康养于一体的健康养生产业,以此为依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汤沟(国际)大健康产业论坛。四是平山区、溪湖区、明山区、南芬区应充分利用好域内医疗、文化等资源禀赋,积极融入全域药都发展大局,打造全域药都多点支撑区。
三、切实发挥市级层面的主导作用
一是着力深化改革,建立健全全域药都统筹协调体系,处理好市、县(区)两级统分关系,理顺好市、县(区)两级政府,不同管理主体在职能分工、管理权限、统计指标、财政税收等方面问题。二是聚焦拉长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链条,围绕医药产业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、中药材种植、中试及产业化等,统筹指导县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,深度包装谋划一批建链、延链、补连项目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特别是招引一批医药龙头企业、总部经济落户本溪,推动全域药都加快发展。三是市级层面牵头建立定期会商机制。组织域内高校、科研机构、重点企业等与县区政府就产业发展布局分工、项目分类落地、科技研发信息等进行沟通协调,推进全域药都建设实现域内资源互补、产业协调发展。